《少数派报告》是一部不会侮辱诸位智商的惊险片,其精彩程度堪与《黑客帝国》媲美。跟《黑客帝国》一样,它具有优秀科幻片发人深思的特征,同时,它也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作片,不停地刺激你的视听器官。因此,观看此片,请带上眼睛和耳朵,还有脑袋。
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科技的高度发达已经能使人预测暴力犯罪,从而防止它的发生。但是,6年没出过谋杀案的美国首都即将发生命案,而做案者正是打击预谋犯罪这个特殊部门的负责人约翰·安德顿。约翰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杀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他感觉遭人陷害,于是他需要一边逃亡,一边找出真相。
那三个居住在水里、能预告未来犯罪事件的“特异功能”女子会不会出错?约翰到底36小时后会不会杀人?他那6年前被人绑架的儿子究竟是死是活?想置他于死地的人是谁?有何动机?这些问题都必须留待大家观看影片时去寻找答案,在此我们不能破坏影片的悬念和大家的兴致。
“古老”的故事、及时的寓意
影片的故事框架来自疯狂作家菲利普·K·迪克1956年出版的一个短篇,其寓意简直像是为911后的美国人度身定作的,即“为了人身安全,你愿意放弃多少个人的自由和隐私?”在当今世界,为了乘坐飞机,我们可以接受搜身等检查;但乘坐地铁你愿不愿意接受身份核实?影片假设,50年后的华盛顿特区市民愿意接受无时无刻的身份检查,当然不是由活人来搜身,而是借助科技手段。
该片最令人难忘的一场戏,是一群电子“老鼠”串入一栋破旧公寓,挨家挨户核实每个人的身份。主角躲在浴缸的水里,屏住呼吸;不幸,一个气泡从他鼻孔里冒出,一只即将离去的“老鼠”觉察到动静,便回头凝神聆听……在此之前,影片有一个“环顾”电子老鼠进入每家每户的“半圆周”镜头,其技巧之高超令人想起大师奥逊·威尔斯在《A Touch Of Evil》中的开场镜头。
影片提出的另一个严肃命题:当你能预知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时,你的行为是否会改变“命中注定”的结局?《时间机器》中对此的诠释是“没有影响”,时辰到了,该死还得死;《少数派报告》似乎持相反意见:由于警方的“先见之明”,尚未发生的命案才得以阻止。但是,这个立论反过来用到约翰身上,你可以推论出“预知导致犯罪”的结论——如果他什么都不知道,过着正常的日子,他怎么会在“规定”时间遭遇那个即将死于他手的人?说到底,人生之路是命中注定还是自由意志起作用?是人控制着命运,还是命运摆布着人?恕我此处不再深入讨论这个议题,否则看电影会变成啃尼采、叔本华。
另一个牵涉到法律的问题也很重要:如果“凶手”尚未犯罪,甚至还没有想到要去犯罪,那么,他岂不是无辜者?按照现行的美国法律,有犯罪动机或犯罪思想都不能算犯罪,只有付诸行动时才跨越合法和非法的界线。
Style:工匠和艺术家的分水岭
如果《少数派报告》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它的成就不亚于《法柜奇兵》或《亡命天涯》。几场追杀戏设计得很有节奏感,而且不乏新意,即便是“炒冷饭”,如空中追车那场,在《第五元素》和《星战前传II》中均露过脸,但斯氏的处理更具想象力,同时更自然。显然,斯皮尔伯格拍摄本片得到了缪斯女神的眷顾,而一位影人有没有创作灵感,我们即使无法说出所以然,但完全可以意会。主角的几场逃亡戏虽然刺激,但笔者最喜欢的却是“女巫”帮助他在商场躲避追兵的那场戏,细节之巧妙令人叫绝。
我把那个有特异功能的pre-cog称作“女巫”,因为她使我想起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开场的那三个女巫,她们也能准确地预测主人公的未来命运。跟别的斯氏作品一样,该片有许多向前辈致敬、出处可寻的戏剧元素,但这跟抄袭有本质的区别。《少数派报告》的新意并不表现在某个场景匠心独具,而是它对新旧元素的融合。比如,开发人类的预知潜能似乎是新发明,但三个pre-cogs女郎躺在水底的样子又很原始;放映未来形象的设备很先进,但显示结果的机器却像是产自19世纪,而那个刻着未来罪犯姓名的装置左看右看都像是桌球。男主角春风得意时,他查看全息电脑如同指挥交响乐,而背景上配的正是古典音乐;而他逃亡过程中,音乐更多是极富现代色彩的约翰·威廉斯之作(电子老鼠那段堪称经典)。
这种未来和过去的撞击集中体现在影片的黑色风格上。所谓“黑色”,是指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黑色警匪片,即“film noir”,不同于常说的“黑色幽默”。这种风格在人物塑造、场景描绘,尤其是灯光和构图方面有一种神秘感,比如本片的摄影偏冷色,而且画面的颗粒感很强,跟言情片中鲜艳和细腻的效果截然相反。斯皮尔伯格对黑色片心仪已久,但他的电影世界一向太光明,即便是《辛德勒的名单》仍有一股正气,但最近两部科幻片却明显把他推向“黑暗”的一面。电影界称作的“黑暗”(dark),绝没有贬义,而往往是指题材凝重、风格压抑、具悲观思想、有厚实的文化积淀。
《少数派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击节赞叹,演员的表演也不例外。斯氏的选角可谓十全十美,每个小角色都发光发热,柯林·法瑞尔大有抢布拉德·彼特饭碗之势,而靓汤更是找到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机会。当然,他不会捧回小金人,但这个角色的确使他的魅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少数派报告》绝对是暑期片的佼佼者,但笔者并不认为它可以跻身斯氏三大杰作之列。它能开启脑筋,但却没有洗涤灵魂,也许这是黑色片或动作片无法承载的功能。
高人指点,技术“领先”
《少数派报告》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对科幻或科技感兴趣的观众对里面的场景细节可以反复咀嚼,若仍觉不够尽心的话,可以上网跟别的科幻迷继续商讨。
影片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绩超过了1982年的《银翼杀手》(改编自同一个原作者的另一篇小说),原因是斯皮尔伯格请来了当今顶尖的未来学家,其中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把他们召在一起“脑力激荡”,戏称“智囊团高峰会”。他们的“蓝图”在美工和导演的指导下,创造出一个依稀可辨、但开启眼界的未来世界。
举例如下:第一,未来的电脑界面如同全息摄影,使用者像指挥音乐那样在空气中“指手画脚”,各种信息便呈现在眼前;第二,瞳孔将是识别每个人的“身份证”,不管是进入公共场所还是上班都少不了它;第三,广告彻底实现了个性化,你所到之处,专门针对你的广告就作为虚拟现实出现在眼前,它了解你的消费习惯和个人品味;第四,报纸杂志就像现在的网站,内容不断滚动更新;第五,汽车要比现在的小,而且能利用磁浮原理上下行驶;第六,植物能像宠物一样逗主人玩;第七,警察用的报话机将演变为比眼镜稍远一点、能放映实时画面的透明薄片;第八,可以助你飞翔的肩背式助飞器犹如现在的滑板……
2054年,华盛顿特区。
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发生前预知它的存在,罪犯在未犯下罪行前就能被警方侦测出犯罪意向并因此受到法律制裁,为此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处理这种“预知犯罪”案件。
乔恩·安德顿(汤姆·克鲁斯)就是在这个部门内工作的精英探员之一,然而有一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向尽忠职守、遵纪守法的乔恩竟被侦测出有犯罪企图,他被控“即将”谋杀一名他根本不认识的男子,转眼间,乔恩就发现自己已经由一名执法者变成了被政府逮捕的目标,原本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也忽然全变成全力缉捕他归案的敌人。
在乔恩亡命奔逃的过程中,他知得政府用来预测感知犯罪意向的是三台具有人脑智能思维方式的超级电脑“法官”,一个人的罪名最终是否成立,其决定权不再是落在人数众多的陪审团手中,而仅仅是由这三位“法官”来判断被告的生死。当其中的两位“法官”认定罪名成立,而另一位“法官”却持相反分歧意见时,如果最后这位“法官”(也就是“Minority”——少数派)的判断才是正确的,那么这名“法官”的意见就被称为“少数派报告”。
对乔恩罪名的宣判,三位“法官”就出现了分歧,其中一位认定他是无罪的,那么在众多精干探员的追逐下早已精疲力竭的乔恩,到底能否利用这份“少数派报告”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呢?
影评:
五十年后无悬案
《少数派报告》是一部不会侮辱诸位智商的惊险片,其精彩程度堪与《黑客帝国》媲美。跟《黑客帝国》一样,它具有优秀科幻片发人深思的特征,同时,它也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作片,不停地刺激你的视听器官。因此,观看此片,请带上眼睛和耳朵,还有脑袋。
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科技的高度发达已经能使人预测暴力犯罪,从而防止它的发生。但是,6年没出过谋杀案的美国首都即将发生命案,而做案者正是打击预谋犯罪这个特殊部门的负责人约翰·安德顿。约翰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杀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他感觉遭人陷害,于是他需要一边逃亡,一边找出真相。
那三个居住在水里、能预告未来犯罪事件的“特异功能”女子会不会出错?约翰到底36小时后会不会杀人?他那6年前被人绑架的儿子究竟是死是活?想置他于死地的人是谁?有何动机?这些问题都必须留待大家观看影片时去寻找答案,在此我们不能破坏影片的悬念和大家的兴致。
“古老”的故事、及时的寓意
影片的故事框架来自疯狂作家菲利普·K·迪克1956年出版的一个短篇,其寓意简直像是为911后的美国人度身定作的,即“为了人身安全,你愿意放弃多少个人的自由和隐私?”在当今世界,为了乘坐飞机,我们可以接受搜身等检查;但乘坐地铁你愿不愿意接受身份核实?影片假设,50年后的华盛顿特区市民愿意接受无时无刻的身份检查,当然不是由活人来搜身,而是借助科技手段。
该片最令人难忘的一场戏,是一群电子“老鼠”串入一栋破旧公寓,挨家挨户核实每个人的身份。主角躲在浴缸的水里,屏住呼吸;不幸,一个气泡从他鼻孔里冒出,一只即将离去的“老鼠”觉察到动静,便回头凝神聆听……在此之前,影片有一个“环顾”电子老鼠进入每家每户的“半圆周”镜头,其技巧之高超令人想起大师奥逊·威尔斯在《A Touch Of Evil》中的开场镜头。
影片提出的另一个严肃命题:当你能预知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时,你的行为是否会改变“命中注定”的结局?《时间机器》中对此的诠释是“没有影响”,时辰到了,该死还得死;《少数派报告》似乎持相反意见:由于警方的“先见之明”,尚未发生的命案才得以阻止。但是,这个立论反过来用到约翰身上,你可以推论出“预知导致犯罪”的结论——如果他什么都不知道,过着正常的日子,他怎么会在“规定”时间遭遇那个即将死于他手的人?说到底,人生之路是命中注定还是自由意志起作用?是人控制着命运,还是命运摆布着人?恕我此处不再深入讨论这个议题,否则看电影会变成啃尼采、叔本华。
另一个牵涉到法律的问题也很重要:如果“凶手”尚未犯罪,甚至还没有想到要去犯罪,那么,他岂不是无辜者?按照现行的美国法律,有犯罪动机或犯罪思想都不能算犯罪,只有付诸行动时才跨越合法和非法的界线。
Style:工匠和艺术家的分水岭
如果《少数派报告》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它的成就不亚于《法柜奇兵》或《亡命天涯》。几场追杀戏设计得很有节奏感,而且不乏新意,即便是“炒冷饭”,如空中追车那场,在《第五元素》和《星战前传II》中均露过脸,但斯氏的处理更具想象力,同时更自然。显然,斯皮尔伯格拍摄本片得到了缪斯女神的眷顾,而一位影人有没有创作灵感,我们即使无法说出所以然,但完全可以意会。主角的几场逃亡戏虽然刺激,但笔者最喜欢的却是“女巫”帮助他在商场躲避追兵的那场戏,细节之巧妙令人叫绝。
我把那个有特异功能的pre-cog称作“女巫”,因为她使我想起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开场的那三个女巫,她们也能准确地预测主人公的未来命运。跟别的斯氏作品一样,该片有许多向前辈致敬、出处可寻的戏剧元素,但这跟抄袭有本质的区别。《少数派报告》的新意并不表现在某个场景匠心独具,而是它对新旧元素的融合。比如,开发人类的预知潜能似乎是新发明,但三个pre-cogs女郎躺在水底的样子又很原始;放映未来形象的设备很先进,但显示结果的机器却像是产自19世纪,而那个刻着未来罪犯姓名的装置左看右看都像是桌球。男主角春风得意时,他查看全息电脑如同指挥交响乐,而背景上配的正是古典音乐;而他逃亡过程中,音乐更多是极富现代色彩的约翰·威廉斯之作(电子老鼠那段堪称经典)。
这种未来和过去的撞击集中体现在影片的黑色风格上。所谓“黑色”,是指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黑色警匪片,即“film noir”,不同于常说的“黑色幽默”。这种风格在人物塑造、场景描绘,尤其是灯光和构图方面有一种神秘感,比如本片的摄影偏冷色,而且画面的颗粒感很强,跟言情片中鲜艳和细腻的效果截然相反。斯皮尔伯格对黑色片心仪已久,但他的电影世界一向太光明,即便是《辛德勒的名单》仍有一股正气,但最近两部科幻片却明显把他推向“黑暗”的一面。电影界称作的“黑暗”(dark),绝没有贬义,而往往是指题材凝重、风格压抑、具悲观思想、有厚实的文化积淀。
《少数派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人击节赞叹,演员的表演也不例外。斯氏的选角可谓十全十美,每个小角色都发光发热,柯林·法瑞尔大有抢布拉德·彼特饭碗之势,而靓汤更是找到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机会。当然,他不会捧回小金人,但这个角色的确使他的魅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少数派报告》绝对是暑期片的佼佼者,但笔者并不认为它可以跻身斯氏三大杰作之列。它能开启脑筋,但却没有洗涤灵魂,也许这是黑色片或动作片无法承载的功能。
高人指点,技术“领先”
《少数派报告》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对科幻或科技感兴趣的观众对里面的场景细节可以反复咀嚼,若仍觉不够尽心的话,可以上网跟别的科幻迷继续商讨。
影片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绩超过了1982年的《银翼杀手》(改编自同一个原作者的另一篇小说),原因是斯皮尔伯格请来了当今顶尖的未来学家,其中包括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把他们召在一起“脑力激荡”,戏称“智囊团高峰会”。他们的“蓝图”在美工和导演的指导下,创造出一个依稀可辨、但开启眼界的未来世界。
举例如下:第一,未来的电脑界面如同全息摄影,使用者像指挥音乐那样在空气中“指手画脚”,各种信息便呈现在眼前;第二,瞳孔将是识别每个人的“身份证”,不管是进入公共场所还是上班都少不了它;第三,广告彻底实现了个性化,你所到之处,专门针对你的广告就作为虚拟现实出现在眼前,它了解你的消费习惯和个人品味;第四,报纸杂志就像现在的网站,内容不断滚动更新;第五,汽车要比现在的小,而且能利用磁浮原理上下行驶;第六,植物能像宠物一样逗主人玩;第七,警察用的报话机将演变为比眼镜稍远一点、能放映实时画面的透明薄片;第八,可以助你飞翔的肩背式助飞器犹如现在的滑板……
电影及小说版本分析
警告:如果您不打算预先知道《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电影或小说版本的情节走向及结局安排,请勿阅读本文。
是的。以上警语并不光只是网上讨论群组在公开游戏攻略或者读书心得时一种礼貌性的知会,而是针对菲利浦·迪克(Philip K. Dick)原着、斯皮尔伯格改编的故事《少数派报告》所讨论的重点之一产生的心得。有趣的是,这个心得同我长久以来对于预知一事所可能产生的矛盾疑惑不谋而合。
这个疑惑是:如果预知了未来因而改变它,我如何还能宣称已然预知未来?
举例来说,我倘若经过某种方式,得知在待会儿我出门为了肚子打算的时候,会在经过街边的档口被一架史坦威平台钢琴自五楼掉下来砸成肉泥,于是决定今天晚上就自个儿煮碗泡面顺便在里头打两个蛋解决一餐——虽然略嫌寒酸,但不会遇上从天而降的平台钢琴。因为我知道出门会有意外,所以我不出门;因为我不出门,所以意外没有发生。但,如果这个意外没有发生,我如何预测得到?
《少数派报告》故事的主乾,其实就源于这么一个矛盾情境。
姑且不论斯皮尔伯格在人物设定上对于菲利浦·迪克原着小说所做的更动,《少数派报告》的小说及电影版本,说的都是在近未来的社会里,有个预防犯罪的机构。这个机构利用了三个具有预知能力、但心智发展有点问题的异人为基础,依他们所预知的内容得知某人在某时于某地将犯下刑案,于是就能够提前将此人逮捕,防止刑案真正发生。因尚未犯下的罪行逮捕公民此事是否合理暂且不论,城市里趋近于零的犯罪率其实已然替这套系统提供了最佳的背书。这个原因也许是:因为一般公民并不会知道未来如何,所以这些预言异人的预卜结果都是正确的,就如同我并不知道头项上会掉下一台平台钢琴所以还是出门吃饭结果发生意外一样;但如果这些未来式的罪犯知道了自己将会犯罪,那么,他们还会决定犯案吗?
故事里的主角就面对了这么一个状况。
预防犯罪机构的核心份子,就发现自己将会在若乾天之后,杀害一个同自己素未谋面的人。审判者在刹那之间成为受审人,于是我们有机会同主角开始检视整个所谓“完美的预防犯罪系统”,看看这个系统是否真的如此值得信赖?三份预言报告是否总是明白地指出同一件发生在未来的刑案?三个预视未来的先知异人是否总是做着相同的噩梦?
倘若不是,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预言报告里的相对少数?
在电影和小说中,三份预视报告中都有一份提及,主角不会杀人;这份少数报告,究竟有没有它存在的价值?三份预言报里的多数,当真就代表了肯定发生的现实;而代表少数的那份报告,就一定是错误的预视结果?关于这个问题,斯皮尔伯格与菲利浦·迪克采取了完全不同叙事焦点,于是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先来瞧瞧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版本。
少数报告是三个预知者中最重要的、居领导地位的那人所预见的未来。于是主角设法劫走了这个预知者,希望利用她提出这份少数报告来为自己翻案。斯皮尔伯格在故事里掺入大量与亲情有关的元素:主角之所以全心投入预防犯罪的工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数年之前被绑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预视者之所以获得预知能力,是因其上一代的药瘾所致,而关键预知者一再重覆的噩梦,则与自己母亲被弑的案件有关。这些亲情元素在剧中纠葛成一团,最后在结局揭晓之后,斯皮尔伯格进一步否定了这样的系统,甚至替三个预知者安排了幸福平静的生活模式。
再看看迪克的小说情节。
三份报告虽然有两份的结果相同,但事实上每一份都是少数报告——结果相同并不代表过程相同,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这三份报告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迪克的焦点集中在我们之前提及的矛盾:如果主角知道了自己未来的罪行,是否还会照着预言犯案?第一份报告里的主角将会杀人,而第二份预言报告将主角得知第一份报告结果一事纳入考虑,于是得出了主角打算不照第一份报告的结果行事、将不会犯案的决定。在这两份报告之后,故事的主角已经在种种情节之中得知了被害者的身份等等原来所不明白的资讯,于是最后做出杀人的决定。也就是说,最初及最末的两份报告虽然结果相同,但通往这个结局时点的过程却不一样。迪克虽然提及了政治权力的倾轧、中年危机及夫妻感情的猜忌,但并未花费太多力气在这些问题的描写上头;他甚至不质疑这个系统,只是聚焦在这个矛盾的特例上头。
大体来说,我个人喜欢原着多过电影。
当然,这只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劣标准。在斯皮尔伯格的手里,菲利浦·迪克惯写的脏乱、拥塞、混乱型式近未来,自然不可能呈现如同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那种潮湿沉闷场景,或者保罗·范赫文的《全面回忆》(Total Recall)里那种工业单调都市,是故,这不但不是我在意的重点,事实上我还得承认,斯皮尔伯格使用偏蓝灰色清冷色调还蛮对我脾胃的。而他一向被批评的太过商业手法或者太过滥情表现,我都觉得无所谓,甚至连最后童话般的结局场面,我也能勉强忍受。那么,我为啥非得认为原着比较好不可?
其实仔细想想,主因大约是我觉得他没有把题目“Minority Report”处理好。
读读迪克的小说就会发现,在并不算长的故事走到结局时,迪克回到了“预知报告里的少数”以及“预知未来是否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这两个主题头来。预知未来是否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答案是肯定的;于是这个变数再度回头影响预知报告,三份预知报告其实各自加入了不同的参考值,每一份都是题目所谓的“少数报告”。而在电影剧情推衍的进程之中,斯皮尔伯格以“少数报告其实出自最关键者之口”的方式处理原来迪克故事的情节,再让预防犯罪系统的准确度一次比一次松动,最后否定整个系统——如此动作虽大,却让我有点无法满足。
因为我老会想到一些缺漏。
比如说:为什么明明知道有某个预知者最关键,但却轻易地舍弃其报告?如果预知者的能力有高有低,那么也许他们提出来的预言份量就各有轻重,遇到三份预知报告内容不同时,是否简单地取其大者即可?虽然概数原则如此,但这事儿可同某人是否得在牢里过下半辈子有关,如何能够轻率为之?虽然用了别人的骨架再加进自己擅长的部份,但在经营自身专长情节之余,似乎反而没把原来的故事讲得完全。简而言之,我觉得斯皮尔伯格的故事结构有缺陷,收尾也没给一个完整的交代。
但话说回来,电影或者小说创作,是否一定要替人性啦、宿命啦、社会结构等等提出最佳的定义?
我相信,用太大的帽子扣在创作品头上,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最要紧——亦即,我的满足与否,其实在于故事是否被完整的说出来。在《少数派报告》的小说里,迪克不提系统是否正确,只提出会产生矛盾的特例,这种作法似乎比较谨慎负责;而斯皮尔伯格一举推翻了整个系统,我们不知道这系统之前到底有过多少误判的可能?是否有可能在特例之外,这个系统真如影片刚开始时宣称的那么完美?把系统否定了之后,原来的那些罪犯如何处理?这些疑问让我在步出电影院的时候,不得不替这个故事可惜了起来,觉得银幕里的那个世界似乎在我爽完了就走之后还留下太多烂帐没有处理。
是的。这是商业电影似乎很难逃脱的命运。
但我相信,不要给不负责任的结果,故事还是能够找到一个结局能够符合商业电影的市场考量层面、甚至令更多人满意的。
对美国人权状况的愤怒控诉
《少数派报告》的导演是斯皮尔伯克,这个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早在《侏罗纪公园》里就用形象的图景,揭露了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养痈遗患的,那个黑暗的毫无人道的社会,出于种种卑鄙的动机,人为地制造了毁灭人类社会的超级恐龙,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这一形象的电影喻言,深刻地喻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纵容、滋生的毒瘤最终是如何让它们自己尝到难以下咽的苦果的。我们完全可以把电影中那些变态的食人恐龙看成是本拉丹、伊拉克等如今与美国为敌的美国国家公敌的化身与象征。想当年,正是美国反动政府用大把大把的美钞扶植了萨达姆和本拉丹,当这些势力像恐龙一样长大成人、可以自主地进行自己选择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侏罗纪公园》中向美国人张开血盆大口的恐龙。斯皮尔伯克这个伟大的正直的艺术家,就是这样毫不留情地拿起电影艺术的武器,天才地早在九一一发生之前,就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政府才是世界动荡与恐怖活动 真正的始作俑者,向美国的反动政府投下了比九一一更加具有杀伤力的炸弹。
在《少数派报告》中,斯皮尔伯克继续用他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向腐朽没落的美国社会投出了矛枪和利箭。
在这里,它把掷投的重点放在美国的虚伪的人权制度上面。
当美国政府总是把别国的人权状况作为乾涉他国内政的借口的时候,斯皮尔伯克以后院起火的革命者大无畏精神,揭开美国的虚伪的人权的假面,用声情并茂的故事、博大精深的风格、精彩绝纶的画面,淋漓地表现出美国人是如何大言不惭地践踏人权的。
影片中的画面令人毛骨耸然,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无数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一定会对美国联邦政府如此地肆虐地侵犯人权表示由衷的愤慨和抗议,当然,正是通过激发一切有良知的世界人民的正常情感的汹涌,达到了对美国政府最严正的轻蔑和仇恨。
看看吧,影片中幻想的未来的美国政府是多么的残忍啊,为了那个所谓的预知犯罪系统,居然让三个妙龄少女做美国政权机器的牺牲品。
看看影片中交待的那种用人体制作成的“犯罪前逮捕系统”的方法吧,“首先为她们(就是那些无辜的少女们)脑内植入犯罪图像的晶片,称之为女性感觉晶片,它们就像原始数据,快速浏览图片并储存,等她们脑细胞组织发育完全,晶片就会与之完全融为一体,接收并处理信息,她们不会感觉到任何痛苦,但我们必须保持恒温,要不就会沉睡不醒。”
一幅多么惨不忍睹的画面啊。我们以前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制作的马鲁它中领教过法西斯的对人伦的磨灭、对人性的摧残,今天我们终于从斯皮尔伯克的电影中,看到美国政府也是这样的一类货色,虽然他们口头上高喊着人权与人道,但是这些美好的字眼,总是伴随着精制导弹,在前面向他们看不顺眼的其它国家鸣锣开道。世界人民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旦听到美国人对别人指手划脚关于人权、民主与自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死神的翅膀就要随着这些美丽的字眼接踵而至了。
斯皮尔伯格通过《少数派报告》无情地揭开了美国人嘴上说一套、背后里又是另一套的虚伪嘴脸。影片中的美国政府居然拿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美丽少女做试验品,把她们制作成木乃伊般的僵尸,浸泡在液体中,生不像生,死不象死,而且在她们头脑中埋下晶片,把她们作为一个零部件,制作出实现白色恐怖的所谓“犯罪预知”系统。
没有比影片中的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浸泡在恒温的液体中更能镜像般地反映出美国政府的残忍本质了。这一经典的画面将永远载入电影史的最光辉的一页中。同时,这一经典画面将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多年来用活人进行放射性试验的丑闻,联想到美国向海湾战争的老兵隐瞒受辐射的真相,致使无数的美国大兵命丧黄泉的悲惨命运,联想到把无数的持不同政见者关进精神病院为他们进行神经切断手术,这样的社会,人的权利有什么保障?三个少女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被泡在水里,她们的梦境居然被榨取来服务于国家机器,这是一种多么不可容忍的惨无人道的社会。
斯皮尔伯格就是通过如此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揭露着美国社会的反人权的本质。
那些无辜的少女们的梦境用来做什么呢?原来就是用来制造白色恐怖。
影片中的那些无辜少女们在昏睡状态下的一句呓语,就可能成为确定谁犯罪的证明,在这里,犯罪不是后天随机发展的,而是先验的宿命的。在美国的国家机器眼里,谁有罪是天生就确定好了的,这种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流氓儿混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其实正是美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你看吧,自从出现了一个九一一,所有的阿拉伯人都被先验地确定为疑犯,美国的阿拉伯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视;再看吧,李文和就是因为长了一张黄色人的脸,所以就先天地被确定为里通中国,关进监狱,受尽行刑逼供之苦。在美国的社会里,只有看你不顺眼,马上就把你确定为一个犯罪嫌疑人,至于理由嘛,当然是想当然了,就像那个预知犯罪系统一样,美国的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预知犯罪系统,只要他认定谁有罪,不管有没有证据,他就把罪行的帽子扣在你的头上,像九一一事件,到现在也没有提出确凿的证据由本拉丹主谋,但才不让你有所争辩呢,立即让你遭受灭顶之灾。
斯皮尔伯格在《少数派报告》里尖锐地指出这种想当然的犯罪认定,实际上就是一种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走一个的一种变形。因为,在这种认定中还存在着一种意外的可能,就是“少数派报告”的存在,也就是说,这种系统的最终确认信息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放之五湖四海而皆准的。但蛮横的美国政府才不会听别人的解释呢,影片中啼笑皆非的是,那个原来是白色恐怖中的一个执行者的约翰突然成了他所供职的国家机器的牺牲品,他总是指责别人是犯罪嫌疑人,没有想到白色恐怖的国家双刃剑反过来也要伤着他这个帮凶了,居然指证他要在“46小时内杀死一个他从不认识的男人。”。立刻,他受到了国家政权的追捕,于是他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认识到这个国家机器的反动本质,转而凭借自己的力量,向这个腐朽的社会发出受害者最强烈的呐喊。
经过一番逃亡,他终于乾掉了那个美国国家机器象征的幕后主谋,洗清了不白之冤,通过奋斗重新找回了自己应有的人权。
这一部分斯皮尔伯格用传统的好莱坞风格进行了反映,只是一点不惊心动魄,也没有显出什么节奏来,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斯皮尔伯格很有揭露的冲动,但没有找到很好的吸引人视线的技巧与方式,他的节奏缓慢的老毛病再度发作,影响了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入揭示。这是由于他的思想认识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对那个社会还抱有幻想而造成 的令人遗憾的地方。
尽管如此,我们仍应感谢斯皮尔伯格以战斗在敌人心脏中的勇气与精神,从堡垒内部揭穿了美国的人权神话,体现了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导演的博大胸怀和国际主义的战斗精神。谢谢老斯。
1、《蝴蝶效应》
看完这部电影时,我曾写了篇长长的观后感,可惜在写的时候电脑死机,来不及保存,一下子没了。真正的科幻迷是一定要看这部片子的,它让我们明白了“蝴蝶效应”是怎么一会事,也让我悟到:“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过去,而过去、现在又都在影响着未来。”用一句老祖宗的话来概括就是”事出有因”。所以,不要小看了我们的某时不经意的举动与选择,经过层层的累积效应,终有一天会对我们的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迷失太空》
一部轻松又制作精良的星际旅行科幻片,人物性格鲜明又幽默轻松,飞船上各种先进的技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超乎想像哪~不过如此好的一部片,似乎并不算出名。真的,这部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3、《星际公敌》
这部片在太空技术和先进设备上是不输〈迷失太空〉的,内容方面两者相差甚远,上一部是轻松喜剧,这一部却是有点血腥暴力加恐怖性质。讲述一个本来被冰冻住的几百年前(不详,也可能是几千年)的一个恐怖杀手,杀人如麻,并且无论几百年前的地球人用火烧,用枪杀,用绳绑都怎么不死,最后关头,是一个研究冰冻方面的女科学家开启了冷冻设备,制住了杀手,自己也被刺伤,倒在冷藏室。。。400年过去了,地球早已毁灭,新地球人来到这个第一地球上作科学研究,发现了他们,救活了女科学家,却也引狼入室,这400年后的人一个也打不过这个杀手。。。
虽然理论上想不通的,但是人家编剧就是这么编嘛,也不用追究太多,总之这杀手就像个不倒翁,永远也倒不下。总也不死,烦不甚烦啊!
4、《惊变28天》
个人认为刚开始20分钟左右是最让人惊艳和震憾的。
一个病人,某天醒来,发现整个医院空无一人,他迷惑,不解,可是街上也空空荡荡,寂静,窒息的寂静。
想一想,我们平常也常说不怕孤独,我们需要安静,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就算我们关上了门,外边一样是热闹的,闹中取静,是一种心安。
但是电影不同,那是可怕的孤单,问苍茫大地,独独回响的是自己的声音,想像一下,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那是多么的可怕~
主人公表演得很不错,我觉得他的演技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感觉。
电影越到后边,就越像〈生化危机〉了,主人公最终遇上了同样没有被病毒感染的伙伴,大家齐心协心逃过一次又一次危难,当他们遇上一队士兵,以为终于可以轻松一下,舒口气时,才发现,他们又一次进入了狼窝,主人公才得以感慨:“人心也是最可怕的。”结局是黑人女孩,小女孩和主人公逃到了安全地带,面对飞来的直升飞机,他们在草地上举着用来做为求救信号的被单欢呼着。
影片结束还是挺耐人寻味的,看似一个圆满的结局,实则暗示了未可知。因为,这架飞机的到来,不知道给他迎接来的又是什么样的呢?导演并没有说呢。
顺便说一下,导演后来拍了个〈惊变28周〉,看完后,相当郁闷和失望。整个劣质版的生化危机哦,而且也是以飞机救两个小孩为结束,导演似乎有江郎才尽之嫌~
5《决战猩球》
这部片很有意思。幸存的宇航员来到了一个星球,发现整个社会被颠覆了,在这里至高无上的是猩猩,他们有着与人类一样的等级,阶级和文化,而人类是最下等,是奴隶,跟人类社会上的猩猩一样地位,可以当宠物,被贩卖,被奴役。宇航员在一个贵族小姐猩猩(她追求平等〉的帮助下,带领人类起来反抗,并来到了猩猩社会长久以来的禁区,因为那里是关于他们祖先的密秘。当他看到他们失事的飞船,惊喜不已,最后明白,他们的飞船上原来做为实验的几个猩猩,突然与宇航员们反抗,宇航员们已死,猩猩成了这个星球上的原始祖先,但是当时的录相都保存了一下。不过我不明白的就是,后来的人类是从哪来的?
结局也很有意思,当这个幸存的宇航员以自为返回了地球,却发现,那个本来是华盛顿的头像,却变成了太空中要害他的那只猩猩头像。。
结局之话外,这部电影的原著,在开篇,其实是两只猩猩的对话,他们发现了这个宇航员的笔记,而整部电影播放的,就是这个笔记中的内容,而这两只猩猩只感到了好笑,认为这宇航员是一个精神病,是乱编的。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理所当然的主人。就像我们人类现在一样,固执的认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
12、《人工智能》,非常感人的一部关于机器人小男孩的事故,我已经单独为些写了一篇《人工智能----唯一让我哭了的科幻片》。这部电影的题材其实很特别,很难找到有重复套路的其他电影,就算是也讲述有机器人的《机械公敌》,导演的追求方向也是截然不同,《人工智能》不愧是两位大师级的作品,堪称经典。
13、《移魂都市》
这是一部色彩浓重,调子稍显压抑的电影,特别是影片开头比较混乱,但是结局会让你为之一震,喜欢带有哲学意识流的同学们可以一看。喜欢看特技剧情与硬场面的同志们就别浪费时间下载了。
也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再根据自身的经验与网络的交流或书中的作者,再一次对自己的世界,对周围的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我们从小到大,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都是来自于身边大人的暗示,来自整个社会文化教育的灌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越来越习惯整个社会的文化制度,麻木于读书,上学,升学,考试,找好的稳定的工作,追求钱财名利,结婚生子再到死亡,我们不能脱离于这个社会,只能去追求在这个社会中规定的东西。
有时呢,我也不知道人应该去追求什么。从很小开始,我就对宇宙充满了敬意与好奇,搭着板凳想摘星星;凝望月亮一个小时以致回到房间,不管望向哪眼睛前都有一个黑圆圈;夏天拿着小学三年级自然书上的星座图一个个的对着星座;和朋友追着我们疑为外星飞碟的闪亮的星星从东边追到西边;很认真的完成自然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每天记录星座的移动位置,每天记录天气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渐渐忘却了对世界探索的那份原动力?只记得,数学语文老师强调主科的重要性,只记得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名次的攀比,偶尔从昏昏欲睡中醒来,闪过一丝念头:“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宇宙有多大?世界上有没有神仙呢?”,很快被老师语重心长的从一次考试的失误谈到未来成绩不好就去卖鸡蛋捡破烂的严重后果打断。
对不起,谈到小时候的教育激动了一些,罗嗦了点,可能真的老了。
回到电影吧,主人公在一次实验中醒来,发现自己失忆了,但是因为科学家故意没有给他打混淆记忆的针,他幸运的没有被外星人控制意识,并有着很强大的对抗外星人意识的能力。于是他从自己身上钱包里的身份证,钥匙等,开始去寻找自己的身份(哲学上象征寻找自我吧),他找到了证件上的妻子,却发现对她没有一点的记忆。在追寻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城市的一个巨大的密秘,就是他自以为生存的城市,都是在一种外星人的意识控制之下,为了不让人类回忆起任何对他们不利的记忆,每天晚上12点,外星人集体发动意念,并利用一个人类科学家,把其他人的记记互相置换,不断清洗他们残留的记忆,于是第二天,人们醒来,继续过着生活,从未对他们永远生活在黑夜中产生怀疑。
主人公的出现无疑给外星人造成了威协,遭遇外星人集体追杀。而主人公根据小时候的回忆,想起小时候喜欢生活过的贝壳滩,于是与终于也醒悟的探长和科学家一起去寻找。结果,却发现他们始终走不出这个城市,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生活在地球上,而是在外星人建造实验的地方,把墙推开,外边根本就是真空的宇宙,他们的天空,也不过是一块巨大的黑布伪造的(这个电影的思维模式有点像《真人秀》这部电影),主人公何等绝望!最后的结局导演有点落入俗套了,赐于了主人公更强的意识控制能力来解决。
电影给我的触动,其实最主要的也就是当主公人发现城市不过是浮在宇宙中的一个外星人造的地方。想一下吧,当我们每天做了那么多的事,我们拼命的去追求的或者为着这个世界哭,为它笑,为它烦恼,还互相斗争伤害……可是有一天你发现世界并不是你从小认识的那样,所有的一切根本没有意义的时候,是不是很悲哀呢?
14、《世界大战》
斯皮尔伯格与汤姆克鲁斯的联手之作。电影以一个码头吊货的工人,以父亲要保护儿子与女儿的角度,来讲述三脚外星生物与人类的大战,而外星人最后不战而败,缘于他们不适应地球的空气环境,被细菌感染而死。
影片的场面还是很有感官上的刺激的,特别是影片开头,外星人从人类的地下钻出时,人类惊慌失措的四处逃散,很好莱坞大片的风格,紧张,刺激,特技非常好。以前没什么条件看电影,还是一个土包子,所以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时侯,第二天回想起情节我还能感到紧张,第一次甚至紧张到不敢往下看,当然后来再第二,第三次看的时候也慢慢习惯了好莱坞风格。这可是我重复看的次数最多的科幻电影了。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大战2》简直是一部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影片,根本不能担当“世界大战”这四个字!就是浪费生命浪费时间,大家不要看就是了。
15、《 逃离克隆岛 》
我挺喜欢看这类题裁的电影,讲述人们如何发现自我,发现真相的故事(比如楚门的世界、《移魂都市》)。当然不同的导演编剧与演员,呈现出来的内容,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逃离克隆岛》呈现出的是高科技的未来世界,商业性质更浓厚,剧情像动作片一样紧张炫目刺激、打斗的视觉效果非常强烈,虽然是一部商业大片,但主题还是有意义的。
电影讲述的,有一个公司为了赚取利润,头与手下的科学家们一起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广场,用来做他的克隆人实验。。因违反人类道德与法律,公司只是对外宣称克隆出来的人是没有生命的,而是像植物一样可以任意使用。
克隆人一旦生产合格出来,就被放到一个封闭的生活区,并给他们注入一些有关儿时的记忆芯片,并告诉他们,他们之所以能来到这里,是因为外界已经全部被污染了,除了这个地下室是安全的,还有一个称为天堂岛的地方。电视屏幕总是对天堂岛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述:蓝天白云,大海,小岛与更加的自由,人们对那充满了无限的期望,人人渴望着好运轮到自己,中奖的人都可以离开这儿去天堂岛。
但是有一个克隆人,他天生具有好奇心,对身边的事充满怀疑并问个不停,并且有点儿叛逆。他有一个很要好的女朋友,某天居然中了能去天堂岛的大奖,他也为她高兴,但是不好的预感总伴随着他。某天,他通过一个无意中飞进地下室的飞蛾,发现了地下室的秘密:原来一切都是谎言,所谓的天堂岛,只不过是利用克隆人的时间到了,需要他们的肝,他们的小孩,把他们带到手术室残忍的杀害。于是,他立刻带着女朋友,冲过重重关卡,展开了一段逃亡与自我的拯救……
导演是拍过《世界大战》、《变形金刚》第一二部的迈克尔.贝,这也难怪,影片开始的构思其实很不错的,越到后面的剧情就直接是动作片了,科幻淡了些。在科幻色彩,人物心里,细腻度上总感觉少了一些东西,加上无处不在的广告,商业味太浓了,这也是为什么《变形金刚》虽然好看,但是没办法把它列入好看的科幻片当中。
亮点就是电影在展现克隆人逃出地下室,人生第一次面对大自然,他们面对着蓝天与宽阔的大地,镜头开始180度的旋转,拉高,远离,人们的脸上表情从吃惊到由衷的欢喜,那种重获自由的感觉,突然让人有想哭的冲动。(《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出逃后自由的的场景也带给我过这种感觉)人人都应该有两个基本的权利:生存与自由权。
16、《太阳浩劫》
这部电影名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受到时光网的分数和评论的影响,我一次又一次的将它忽略。
它的分数真的这么低吗?看完电影的结局,我没有《绝世天劫》最后圆满完任务一样舒口气,没有《后天》大团圆的高兴,更没有《火星任务》人类找到了更高级智慧生命体那样激动,却是感到一丝丝的伤感。
据悉,影片编剧亚历克斯·嘉兰是在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提到太阳何时灭亡以及太阳灭亡时会发生什么的文章后产生创作灵感的。我觉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根本不必要去想着科学技术上的破绽,或者开始考虑人性的东西,而是应该把自己交给导演与编剧,让他们带着我们,一起领略科学幻想之旅,把自己当成这八名中的宇航员,面对人类未来的灾难,在茫茫的宇宙中,如何完成把一枚核弹运送到太阳内部的任务。
电影无论从科幻硬件、理论,还是故事情节上以及人物心理性格的刻划上,还算是完整的,虽然有瑕疵。
电影最大的争议在于,当飞船到达七年前曾消失七年后又收到求救信号的“伊卡鲁斯一号”飞船。四名队员进入到其中,发现里边的宇航员全都因为太阳光的幅射而死去,随着无法预知的故障的出现,只有两名队员最终回到了二号飞船。八名队员最后只活下四名的时候,经过计算,氧气只够四个人使用。主人公帕卡在与飞船机器人对话时,机器人却告诉他,他们完成不了任务,因为氧气不够,原因是:飞船里有五个人,第五个人未知。
看到这一段,才感觉到一直平静叙述的电影有了最大的戏剧性的起伏。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幻想着他们会遇上太阳人(或者太阳生物),真是没想他们遇到的最后最大的障碍,竟然是被太阳幅射后,变了形的飞船1号的船长。导演加的这个船长进来,也成了专业影迷们对此片成为经典或沦为二流科幻片的最大分歧。我虽然觉得有些出乎意科与突兀,但是在一个能将飞船接近到太阳的高科技的未来,在我们人类一无所知的浩瀚宇宙中,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只怕你想也想不到吧。就像电影中强调的,人类在这茫茫的宇宙中,如一粒灰尘,一粒星尘般的那样渺小。
分数真的至于这么低吗?我再一次对专业的影迷们发出置疑。
17〈机械公敌〉
威尔史密斯的科幻片就是好看!他的电影,完全应该是单独列在一起,而不是加入其中,不过,还是选他其中的较好的一部吧。
这部电影,是难得的全民一致认可的佳作。
真正喜欢科学,科幻小说,喜欢科幻意识的同学们,应该不会失望;喜欢大场面,特技效果好的电影迷们,这部片应该也会满意。注重人性的,应该会认为威尔的表演刻划得很到位。
内容简介无需介绍,好看便是。
但是同样是讲机器人的,〈机械公敌〉是很过瘾的商业大片,但还不至于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始终难忘的,还是〈人工智能〉。
18 〈第九区〉
表面上看,我好像对科幻片的要求越来越低了,好看,吸引人就行,因为以前好看的都看完了。可是看完第九区我就知道,实际上,由于这一两年内集中看了大量的科幻片,各种不同的类型都有,所以其实要求是提高了的。
而第九区能在09年众多的大片中拿下8.7的高分,也一定有它的理由。独特的处理外星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这部电影与众不同最大的特色,也因此评分甚高,因为独特的东西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消除以往喜欢归类型的审美疲劳。
在拍摄手法上,有点像去年上映的《苜蓿地》,都是以跟踪采访拍摄,让观众有一种真实的感觉,不过不同的是,《苜蓿地》的镜头太晃了,电影看得很难受,《第九区》则剪辑得很好,就像我们平常看电视的感觉。而故事中男主人公在管理外星人场地的时候,不幸感染了外星人研制的一种宝贵的液体,而产生了机体上的变化,一开始是手很快的变成了外星人的手,当然在若干小时后,还会慢慢整个身体都成为难看的外星人——何况这些外星人在地球上还受到了种族似的歧视。这样的一个情节很容易让人想记《变形记》。
不过不管是《苜蓿地》,还是《变形记》,〈第九区〉从整体上来说不像任何一部电影,它是一个新的创造,有标志式的科幻片。
男主演叫沙尔托·科普雷,不是明星,整部片也没有什么大腕明星。可是票房与口碑依然取得很好的成绩,说明最重要的还是剧本啊。当然男主演演技也很棒,把一个一开始做为外星人的场地管理员那种有点小得意,又兴奋,又自以为能与外星人打好交道的神情心理刻画得很好,而到了从感染外星液体开始的不舒服,到发现手的变化的震惊与逃亡中那种失落与表现得很到位.
但是到了电影后小半部分我不太满意,当他穿上那个铁皮机器时,电影好像变成了变形金刚。而且这个机器人是怎么跳出来的我一直没看懂。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影片的后半部,外星人对男主人公说,可以治他的病,但是要到那飞船上,最后还说要二年才治得好。可是电影的最后,主人公没有走,我就不明白了,飞船不是很强大吗,为什么不带走男主人公啊?为什么是二年后再回来治他,而不是带他到飞船上飞上两年呢?而是让他完全变成了大虾模样的外星人苟且偷生在地球上?难道是让他赎罪吗?他抢夺了外星人重要的液体瓶子,让自己变成了外星人;他打晕了大虾外星人,自己和小外星人来开飞船,却根本没有大虾那么熟练,可谓种苦果,得苦果!这个结尾,不明白也不满意。
19 、《超时空接触》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扮演者朱迪·福斯特完全征服了我,我想,我又要像当初迷上尼古拉斯凯奇和威尔斯密史那样,要疯狂的找寻她的电影作品来看了。
这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片,这部片,应该是全人类的梦想吧,不管是普通人,还是高智商的科学家,亦或是政客,都是渴望着能接触宇宙。这部片,展现了在这个梦想下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的言行举止。主角埃莉是最坚持,最有梦想,也是最纯粹的高智商的科学家,她的身上集中了很多平凡而不知名的优秀科学家的品质;还有埃莉那亦科学亦政客的原上司,喜欢见风使舵,抢功劳出风头,最实际的狡猾的人,最后在爆炸丧生;还有神秘的超级富商老头,他是埃莉梦想能实现的最关键的人;影片还出现了克林顿的演讲,据说也是通过后期的制作合成在一起的,加上在听证会上咄咄逼人的国家***局长,他们代表的是政治。而埃莉的情人,他的戏份其实不是很突出,代表了影片贯穿的宗教观念。对了,埃莉的搭档另一个科学家,就是《越狱》里警官马洪,他的表演,似乎一贯的松驰和加点神经质的结巴。
电影真实,剧情丰满,即使有各种专业影评人挑出大大小小的毛病或瑕疵,在我看来,就像把一个星球和整个银河系来比较,是微不足道的。很多人对外星存在生命质疑,但是影片中不断出现的这句:“如果宇宙中只存在的生物只有人类,那将是对空间的极大浪费。”(这是小说作者、世界一流的天文学家和科学活动家卡尔。萨根的一句名言)来支持着女主人公。就像佛家所说的,你看不到的,就真的不存在了吗?
电影最后,埃莉从依照外星人提供的图纸制造出来的飞船上,还没有发射升天,就直接掉进了水里这一段,我觉得这样的构思真的太棒了,即合情理,又出乎意料。她在宇宙中穿越时空隧道和虫洞,来到一个美丽异常的星球,见到了她已去世的父亲,原来这是外星人下载她的记忆思维,而幻化成父亲的形象来和她接触。虽然他们的对话,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因为外星人只是告诉她,这些时空隧道和虫洞是早都存在了,他们自己也不明白谁是创造者,但是人类需要迈出这一步来于外界接触。宇宙的这一段旅程经历了18小时,可是埃莉从飞船掉下来,才不过几秒钟!所以人们才会怀疑她所描述的不过是妄想。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逻辑思维最严谨的科幻片了!
我突然间,好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啊!
20、《月球》
对我来说,人生最开心的事之一莫过于能欣赏到一部好看的科幻片。好的电影,一定会在精神上刻下烙印,唤起我们深层次的情绪与思想。
看完了《月球》,不由的会想起《2001太空漫游》,也会联想到《逃离克隆岛》,甚至,再一次的体验到了《人工智能》中令人感到孤独和虚无的情感。
这里有一个人的孤独,有人与机器人的依赖,也有当人面对另一个自已时的迷惑,以及人要了解真想寻找答案的决心,更有,一个人在了解了真想的那种震惊与失落,伤心与绝望。影片传达的那种情绪是那么的强烈,影片之外的我,完全能深深的感受得到。
主人公最大的心愿,就是快点结束在月球工作的三年,回地球见到日思月想的妻女。每一个三年里,他都无数次的重复在闹铃中醒来,开始一天枯橾的工作——为地球输送一种元素能量。支持他的只有那个回家的希望,与他作交流的,只有一个机器人。只是,这一切都是月能公司为了利益的谎言。三年一到期,却是他的死期。当然,谎言是总有一天瞒不住的,越是费尽心思的隐瞒,其实埋下的隐患越大。但是一个人,如果总是生活在一成不变的习惯与狭小环境中,是很难发现的,至到另一个他的出现才改变了一切。
什么是真相,什么又是真理?如果我们一辈子待在地球上的某一个小小的地方,每天重复着相同的路线,做着相同的事,一个月前的我甚至和现在的我根本没有任何的不同,这个我,和这个月球上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而你,怀疑过你的世界和生活吗?有勇气走出各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吗?
《月球》以低成本制作,构思精巧完整而又踏实的好剧本,两大影帝的出色演技(其中一个是给机器人配音),专业是哲学的导演,一起为我们献上了一部比较高水准的科幻片。
21、〈我是传奇〉
其实我是非常喜欢看这部电影的,一直没有加上来,是总认为这部片的名气太大了,那么多人应该都会知道,都会喜欢看。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科幻片,同类题裁的还有〈生化危机〉三部曲,〈惊变28天〉,都是讲述人类研究的某样东西感染了病毒,然后病毒迅速扩散,人类变异,逃亡,成为生化人等等。
其实拍得吓人的电影也不少,可是讲到“好看”两个字,那很多是不及格了。像这样类型的电影,你不能指望它达到很科学很幻想的很合理的境界,但至少要让观众觉得好看,除了视绝上的震人和情节上的吓人效果,再多一些人性的挖掘,多一些剧本的完整合理,细节上的感动和不要假得离谱,拍摄手法和角度比较新颖有创意,这样不好看都不行呢。
顺便说一下,我这里就不会再推荐像〈星球大战〉、〈独立日〉、〈后天〉、〈变形金刚〉、〈生化危机〉、〈黑客帝国〉等,在科幻电影上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力以及商业上的很成功,地球人都差不多知道的大片了。当你把这些相当经典的电影都看完了,不知道还有什么好看的时候,我的推荐才是目的哦。
22、《铁人浮生记》/机器管家
“我宁愿身为人类而死,也不愿身为机器人而活。”
这就是机器人安德鲁的宣言,并以此为目标,经历200年的努力,历经一个家庭的四代人的生生死死。
安德鲁穷尽一生,只为了成为一个人,拥有一个人应该有的感觉,拥有人类的自由和爱情,他实现了这一生的需求,最后和心爱的女人,安详的面对着死亡的到来。 电影以科幻的角度,平静的叙事手法和罗宾威谦斯后半段精彩的表演,应该会触动到人类不自知的,麻木的心。
23、《金刚》
《金刚》我又看了第二遍,实在忍不住,还是把它也放了上来,这应该是比较高成本的商业片了。
我觉得喜欢科幻的朋友很值得一看的,《金刚》的剧情来说确实很精彩,险象环生,跌宕起伏,越到后面越觉得:好戏还在后头呢。比特效,可能是比不过《2012》了,但是在编剧和细节上,我觉得比《2012》好看多了,后者的内容空太多,像个拼盘。
看到有人调侃《金刚》,说影片这么长,不过就是一个野兽和美女的童话故事。这样的描述太过于概念化了,把影片很多精彩的场面,还有美女与孤独的金刚那种微妙的的,纯真的情感一下子给抹掉,很不公平。
个人认为,它是在商业,情感,艺术上平衡得比较好的一部科幻片。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女和金刚在悬崖边,看着日渐西落的夕阳,与宁静的大自然相映成了很美的画面,远处的蓝天和鸟儿,旁边的飞流直下的瀑布,让我忽然神往有一天也能生活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可是看到晚上那黑压压的,恶心的蝙蝠时,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24、《变种异煞/千钧一发》
主要演员: 伊桑·霍克 乌玛·瑟曼 裘德·洛 戈尔·维达尔
其实一年前就已经有朋友推荐过这部科幻片,我记住了大概内容,却没记住标题,所以很遗憾的一直错过了这么好看的一部科幻片。
这部片大概讲的是未来的日子,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基因来筛选后代,让最优秀完美的基因组合成最优秀的人,而自然分娩的出生的后代,因为存在种种缺陷,在社会上处于劣等人的地位,可是就有这么一位自然人,渴望着飞向太空的梦想,让他超越了了自己身体的极限,占胜了那自然基因种种不可能完成的百分比基率,并借用了另一位精英人的身份,最终完成
了梦想。
画面的色彩拍得很美,剧情的构思很巧妙,裘德.洛很帅,我觉得他就是现代版的完美人,有着高贵优雅的气质,无可挑剔的五官和俊朗的身材,连抽烟的动作都是那么迷人,想起他在《人工智能》里演的外表像猫王一样的舞男,到现在一个因过于完美不甘屈居第二而想自杀的残疾人,他的演技无不在证明着,他的演技与外表一样光芒四射。男主角我不太了解,
其实单看也不错的,可是在裘德的映称下,我觉得还是不够帅。女主角有着冷峻的气质和极为突出的好身材,走路很有美感,就像看模特在走台步。
文森小时候的经历——那种因出身不如人的,周围的人总是用同一种声音告诉你:“你认命吧,别梦想了,你就应该过如何的生活。”这种心情我能体会得到,因为每一个人在小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与周围的小孩作比较——他的出生就是注定比我好!可是文森他不认命,最终进入到只有基因中最精英份子才能达到的梦想——飞向太空。当然其中有运气,因为他和朋友总能化险为夷,可最终靠的还是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对于我而言,这部科幻电影的励志程度,不比奥巴马传奇的奋斗史来得少,更与他的那句名言:”Yes we can ”有着相同的力量。
小知解答 希望采纳
有的论坛里面有,那段视频确实挺慎人的。。。
美国,华盛顿特区。交通信号灯完全失灵,隧道中的汽车对开相撞,股市崩溃,通讯全部中断,所有的电视台播放着同一个画面——历任总统电视讲话的词汇片段被剪切在一起,拼凑成一篇恐怖的“黑客宣言”。
这是电影《虎胆龙威4》里面的场景,几个黑客,就把美国折腾得天翻地覆。那么,在现实中,这样的事可能发生吗?信息安全专家和网络工程内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完全可能。
建议楼主去看看那部电影。。。
野关怀 未暂的地猫 四月运动 去了——地猫康健 节,那是地猫结合 品牌为天下 消费者提求康健 生涯 孬物的运动 ,这地猫康健 节是几月几日必修上面去咱们便去给年夜 野讲授 一高那圆里的内容。一、预冷光阴: 二0 二 二年 四月 一0日00:00:00- 二0 二 二年 四月 一 一日 一 九: 五 ...
剧情吧工夫 : 二0 一 六-0 一- 二0 0 九: 五 五:00 长帅第 一散剧情先容 小教良肇事 多多 弛做霖狠口学训 长帅弛教良兵马 平生 ,活了一百明年 ,早年正在美国夏威夷渡过 。当他远望 着这一马平川的年夜 海时,恍如看到了本身 从一个小毛孩成少为长帅的行程。 弛教...
// 检测MySQL办事 function getMysqlVersion(){if (extension_loaded( 三 九;PDO_MYSQL 三 九;)) {try {$dbh = new PDO( 三 九;mysql:host= 一 九 二. 一 六 八. 二. 一0 三;port= 三...
跟着 人们的松凑生涯 ,进行互联网止业的人年夜 多皆把一地的空儿支配 的谦谦的,那用户劳碌 的时刻 ,基本 无意来存眷 您的拉广,只要捉住 了用户整零星 碎的空儿 对于其入止拉广,异时他也能挨领无聊赖的空儿,如许 的后果 便异常 沉紧,上面,尔联合 案例去为年夜 野分享一高,若何 捉住 用户碎片空儿...
相应 空儿是指体系 对于要求 做没相应 的空儿。曲不雅 上看,那个指标取人 对于硬件机能 的客观感触感染 长短 常一致的,由于 它完全 天记载 了零个计较 机体系 处置 要求 的空儿。因为 一个体系 平日 会提求很多 功效 ,而分歧 功效 的处置 逻辑也千差万别,果而分歧 功效 的相应 空儿也没有...
一、带去流质网站的流质。二、否以提下原站的无名度。三、提下各年夜 搜刮 引擎 对于原站的权重。以上 三点是胜利 的友情链交否以到达 的后果 。作甚 胜利 ,作甚 掉 败呢?1、链交的网站取原站内容出有所有接洽 ,起到感化 也便没有年夜 。2、链交的网站未被搜刮 引擎增除了,则 对于原站会有很年夜 的...